电子信息行业动态第63期

本站 本站 2023-08-28 559

 

 

拜登签署行政令禁止对华敏感技术投资

二季度13个国家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再次大幅下降

华为上半年业绩:营收3019亿元,净利润大幅提高

印度或将不再需要从中国进口手机

上半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前十榜单出炉,国内企业占八席

华为、小米等厂商抢滩手机AI大模型

 

拜登签署行政令禁止对华敏感技术投资。据路透社等媒体9日报道,美国总统拜登于当地时间周三(9日)签署了关于对华投资限制的行政命令,该命令将严格限制美国对中国敏感技术领域的投资,并要求美企就其他科技领域的在华投资情况向美政府进行通报。关于该行政命令,它授权美国财政部禁止或限制美国在包括半导体和微电子、量子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系统三个领域对中国实体的投资。根据行政令内容,这些限制适用于私募股权、风险投资、合资企业和绿地投资等直接投资形式,违反这些规则的投资者可能面临罚款,并被迫剥离其股份。预计行政令将经过多轮公众评议(包括最初的45天评议期)后,于明年实施。

拜登执政以来,将科技打压作为对华遏制的主要抓手。去年10月美国曾宣布对供应中国的芯片及其制造设备实施出口限制,而今则着眼于更广泛的高科技领域。拜登在给国会的一封信中声称,他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,是为应对中国等国家在军事、情报、监视或网络能力等重要敏感技术和产品方面的进步所带来的威胁。但真实动因在于,半导体、人工智能、量子计算是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,也是中国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上游攀升的关键,美国希望维持在这些领域的领先地位,尽可能扩大与中国之间的科技差距,因此有意强化对华重要科技领域的遏制。行政令出台后,对中国而言,相关领域的美国投资可能有所减少,美国企业会采取更加谨慎的对华合作态度,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美国对华科技脱钩,并对特定行业以外的投资产生寒蝉效应。同时,在美国压力下,欧洲、日本等盟友预计将或多或少地跟风,就如美国先前拉拢日本、荷兰限制对华半导体生产设备出口那样。另一方面,美国的限制措施只会倒逼中国技术企业加强自主创新,将促进中国本土半导体企业发展壮大。对美国而言,行政令将压缩美企盈利空间,可能削弱美国半导体产业的竞争力,扰乱供应链,造成重大的市场不确定性。


二季度13个国家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再次大幅下降。TechInsights智能手机国家份额追踪(SCST)服务发布了2023Q2《全球15国智能手机厂商市场份额》报告。受诸多不利营商环境影响,第二季度,15个主要国家中有13个国家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再次出现大幅下降,仅南非(同比增长 8%)和意大利(同比持平)未下滑。报告称,中国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5%,降幅低于全球市场-8% ;日本地区同比下降7%,苹果的市场份额在五年内跌至50%以下,谷歌的市场份额创历史新高;美国市场年度出货量连续三个季度下降两位数,主要受经济不确定性影响,消费者不愿升级手机,同比下降19%;巴西同比下降 22%,三星和联想两家厂商占总出货量的70%;德国市场同比下降 18%,部分受到OPPOvivorealme出货量为零的影响(因为在与诺基亚的专利诉讼中折戟OPPO、一加、vivo等中国手机厂商已相继暂停在德国的产品销售);墨西哥同比下降 12%,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,分别为三星、摩托罗拉、苹果和荣耀,占据了86%的市场份额。此外,韩国市场同比下降17%,印度市场在该季度同比下降4%,加拿大同比下降17%,法国同比下降8%,俄罗斯同比下降9%,西班牙同比下降10%,英国同比下降10%

华为上半年业绩:营收3019亿元,净利润大幅提高。近日,华为发布2023年上半年经营业绩,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3109亿元,同比增长3.1%;净利润率15%,净利润率同比大幅提高。对于上半年业绩,华为表示,整体经营稳健,结果符合预期。

2022年上半年,华为销售收入3016亿元,净利润率5%。相比之下,2023年上半年华为营收略有增加,但净利润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,对比今年一季度净利润率2.3%也大幅提高了12.7个百分点。对于净利润率增长的原因,华为方面称:一方面是管理水平与运营效率提升;另一方面则是公司进行了一定的销售策略调整和产品结构优化,对利润产生积极影响。

具体来看,一方面,在手机终端市场华为实现了强势回归IDC发布的国内第二季度智能手机销量报告数据显示,华为已不再被归入“others”,报告显示,OPPO17.7%的市场份额在第二季度保持国内手机市场第一;紧随其后的是vivo,荣耀和苹果分别位列第三、第四;华为和小米同时位列第五。IDC称,随着新品发布节奏的正常,华为出货量继续恢复,二季度在TOP厂商中同比增幅最大(76.1%)。虽然依然受到外部限制,但华为在600美元以上高端市场依然保持在第二位。自2019年以来,华为终端经历了一场漫长的寒冬。在产品不能正常交付时,华为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从2020年第二季度的46%一路下跌至个位数。不过,今年3月,华为在春季新品发布会上同时推出了旗舰新机P60系列、折叠屏手机Mate X3等多款产品,国内市场份额迅速回归。另一方面,智能硬件市场华为更是高歌猛进。据统计,华为智能穿戴产品累计发货量达1.3亿部,保持中国市场第一的位置。其中,搭载HarmonyOS的华为智能手表今年第一季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。在终端市场收获颇丰的同时,自2019年发布至今已满四年的HarmonyOS品牌知名度连年攀升,据了解,20212HarmonyOS品牌知名度仅为50%,而到20236月,其知名度已飙升至85%


印度或将不再需要从中国进口手机。近日,有消息称,印度已经几乎不再需要从中国进口手机整机,而是在本地生产制造。数据统计显示,2014年,中国每年向印度出口的手机数量可达1.8亿部,而到2022年,这一数字降至219万部。

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,在印度总理莫迪的“Make in India”计划的推动之下,2014年至2022年印度制造的手机产量累计突破了20亿部,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3%,印度因此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生产国。全球大部分智能手机都在中国生产,尤其是iPhone手机,超过9成在中国生产。根据Counterpoint的数据,2022年,96%的苹果手机在中国生产组装,排在第二位的印度约占4%左右。但从去年9月开始,越来越多的iPhone 14系列包装盒上写着“Assembled in India”,甚至国内都有消费者买到印度制造的苹果手机。不仅仅是苹果,三星、小米、OPPOvivo都已实现了在印度的本土化生产。近年来,在莫迪政府的推动下,消费电子产业在印度制造业中的占比呈现出上升态势。莫迪政府以印度广阔的消费市场为吸引点,出台扶持方案同时提高整机进口关税,力图打造消费电子制造上下游产业,培育本土完整产业链。根据印度蜂窝通信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,在2014年,印度制造的手机仅占全球的3%,但在莫迪力推印度制造的第二年,也就是2015年,印度制造的手机在全球占到的比例已经达到11%,并且超过了越南,成为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手机制造国。20205月,印度推出支持电子制造业发展的生产相关激励计划(下称“PLI计划)以刺激经济、基建、市场需求、电子制造业的发展。

印度制造政策,如PLI计划等,使苹果、三星等厂商受益匪浅。但从政府的角度,这项计划也提高了印度高层管理人员的就业机会,吸纳本地股权合作伙伴进一步增强这些公司对印度市场的承诺。虽然印度对于本土制造有着强烈的野心,但目前其生产基本上集中在散件组装环节。从整体供应链的发展成熟度来看,印度本土还没有元器件、模具等生产配套能力。


上半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前十榜单出炉,国内企业占八席。双碳目标引领和全球清洁能源加速应用背景下,各地陆续出台政策支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,我国新型储能产业爆发出强劲的增长势头。根据CNESA Data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,2023年上半年中国新型储能项目数量(含规划、建设中和运行项目)约850个,是2022年同期的2倍多,项目新增投运规模超过2022年全年新增规模水平。在一批重大项目的牵引带动下,我国储能电池产量得到大幅提升。据ICC数据显示,2023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102GWh,同比增长118%,其中中国企业储能电池出货量在全球市场占比超七成,是2022年同期的2倍多。从具体厂商来看,凭借国内电池产业链强大的产能优势和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优势,国内企业已经开始逐步力压韩国电池厂,成为众多海外一线储能系统集成商的主要电池供应商。上半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前10名企业中,前8名都是中国企业。其中,宁德时代出货量超30GWh,继续稳居全球市场第一,比亚迪、亿纬锂能分别位居第二、第三位。

值得关注的是,欧美等海外市场正处于电气化转型的快速发展时期,相应的需求也在迅速扩大。且欧美用户侧储能项目的毛利相对较高,有较高投资回报,在此背景下,国内储能厂商纷纷发力海外市场,组团加速出海。上半年我国储能电池产品出口比重超过55%,其中锂电池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69%比亚迪、阳光电源、天合储能、科华数能等厂商加大海外市场投资力度,储能项目遍布美国、欧洲、澳大利亚、沙特、智利、印度等各地区。据统计,2022比亚迪已占据德国住宅侧储能市场容量的23%,位居市场第一。亿纬锂能产品外销占比大概在40%左右,受益于海外储能市场订单的快速增长,上半年实现净利润超20亿元,同比增长超50%。按照规划,到2025年亿纬锂能储能产能将超100GWh


华为、小米等厂商抢滩手机AI大模型。今年以来,ChatGPT的爆火掀起了新一轮生成式人工智能(AIGC)热潮,据不完全统计,国内已有30多款大模型产品相继对外发布,并应用在软件端。与此同时,AI大模型的快速发展,也增加了硬件消费终端的想象力,尤其是在手机、PC等传统消费电子产品领域。大模型在硬件终端的落地,让更多的用户对大模型有了深切的感知,同时也在变革着终端硬件的发展方向。其中,手机作为感知能力最强的终端设备之一,大模型在端侧以及云侧能力的加持,正在推动着其加速体验上的革新。在消费电子行业下行周期背景下,融合AI大模型,既是手机厂商之间的一次博弈,也是全产业链的一次主动求变和自救

84日,华为在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Harmony OS 4系统,通过盘古大模型的加持,智慧助手小艺将具备AI大模型能力,带来更智能化的体验。基于盘古的自然语言大模型、视觉大模型以及多模态大模型,小艺在交互、生产力提升和个性化服务三个方向得到增强。其中,在语音交互的基础上更是增加了文字、图片和文档等多种形式的互动。

近日,小米也公布了其手机大模型。据介绍,小米已经在手机上初步跑通了13亿参数的大模型,全球最早实现了在手机上能跑大模型,在百亿内参数大模型中排名第一。早在今年4月,小米就正式组建了AI实验室大模型团队,目前拥有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研发人员超过1200人。除了华为、小米外,不少国内手机厂商在大模型领域也加快发展步伐。荣耀CEO赵明就表示,未来将把AI大模型引入端侧,赋能YOYO智慧助手,打造更加个人化、人性化、隐私保护更周全的端侧个人模型。与此同时,对比过往的AI技术,将大模型装进手机中,对手机的算力、存储等性能的要求会更高。产业链上游的芯片端,高通、联发科等厂商也都相应地进行技术革新,并透露了最新的进展。联发科称,下半年推出的下一代旗舰SoC天机9300除了常规的性能提升之外,还将整合最新的APU,在手机等终端设备上带来更强的AI能力,提供类似ChatGPT的服务体验。

消费电子行业是长周期行业,影响最大的因子从来不是经济周期,而是创新周期。现如今,手机换机周期的不断延长,市场增长乏力,主要的原因便在于创新匮乏上。AI大模型的快速发展,被认为是手机行业更新变革的一个触点。AI模型赋能硬件,将带来产品逻辑的深度变革,手机等智能终端均有重估值潜力。对于手机终端厂商而言,抢先布局AI大模型甚至取得突破,是在存量市场保持竞争力,重新构建护城河的关键所在。